什麼是音樂?
從貝多芬、搖滾到串流,我們為什麼離不開音樂?
四萬年音樂演化史極致濃縮,
無論你愛的是巴赫、查理・帕克還是Indie pop,
都能重新認識我們與音樂之間的千絲萬縷。
人類為何創作音樂?
音樂風格與樂器如何跨越文化、彼此交融?
記譜法如何提升樂曲的野心與影響力?
音樂何時成為職業,並走向商品化?
錄音技術如何改變了創作與聆聽?
跳脫傳統編年敘事的單調老路,
一場節奏明快、爆點滿滿的音樂之旅!
♬江戶時代虛無僧邊吹尺八邊當幕府間諜。
♬ 李斯特魅力爆棚掀起「追星潮」,粉絲狂搶衣物與髮絲。
♬ 納粹對爵士樂設下「節奏審查」,太慢是猶太憂鬱,太快則過度黑人。
♬ 貓王的嗓音、臀部、髮型與雙唇,改寫了整個西方音樂史。
♬ DJ在靈魂與放克的循環鼓點上即興談笑,催生饒舌文化。
♬ 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過於「狂暴」,觀眾氣到離席。
♬ 約翰・凱吉用《4分33秒》的靜默,顛覆整個音樂界。
本書跳脫傳統編年式的單調流程,聚焦於音樂史上的關鍵主題。從嬰兒的咕噥聲、搖籃曲與骨笛,走過記譜的發明、音樂商品化與現代主義的顛覆,最終抵達你耳機裡的串流世界。福特宛如老練的爵士樂手,各種冷知識、奇趣軼聞與獨特觀察信手拈來,讓歷史搖擺起來。在這趟節奏明快的旅途中,感受音樂如何與權力、文化、政治、商業、信仰、性別與技術交織,重新思索音樂究竟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