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A HADID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圖解觀音法門套書】(二冊):《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
【圖解觀音法門套書】(二冊):《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

分類: 心靈宗教 > 宗教命理
書號: BB1010S
作者: 張宏實
出版社: 橡實
書系: 圖解
出版日期: 2025-09-1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2718663900787
規格: 17 cm * 22 cm / 平裝 / 雙色
頁數: 608 頁   
定價: 1030
關鍵字: 佛教經典 佛教 佛法 觀世音 佛經 佛教修持 般若 大乘佛法 法華經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本套書組合:《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帶你真正讀懂《心經》的經典作品
特別追加全新序文:讓讀者更快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260字的《心經》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卻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本書以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介紹《心經》的義趣和佛學核心義理!

◎最新收錄:作者解析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讀懂《心經》的四大關鍵。
◎十個中英《心經》版本逐字交叉比對,還原心經的完整面貌。
◎達賴喇嘛精彩解釋《心經》最後咒語所隱含的修行次第。
◎日本的空海大師、中國的東初老人精闢分析《心經》是密教經典。

這部簡短的經廣受世人喜愛,在佛教道場裡,從日常課誦到大小佛事,無不念誦此經。然而,誦念者雖多,但是能真正了解義趣的人卻很有限。關鍵原因在於這是一部經過萃取濃縮度極高的經,但卻能精確而完整地闡述五蘊、四諦、十二因緣等皆空的佛教核心義理,並清楚告訴人們獲得真正解脫智慧的修學次第。

對於這部濃縮度極高的經典,「圖解」正好是最好的表達與詮釋工具。本書作者張宏實先生透過對十個《心經》版本逐字逐句的交叉比對與相互補充,整理出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讓讀者用圖解讀《心經》,不僅能準確地閱讀到《心經》的關鍵要點,並能啟發更多的思考與討論,可以說是閱讀《心經》的新方法新體驗。

◎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1.首先必須弄懂心經的「是」。
2.跳下智慧之海,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3.啟動直覺意識,照見五蘊皆空。
4.正確領略「無」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5.更多的超越!「無智亦無得」。

◎讀懂《心經》的四個關鍵
1.關鍵佛法詞彙的學習
2.掌握關鍵詞彙的梵語原義
3.讀《心經》略本,也要讀廣本
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精彩單元】
◎先睹為快!基礎19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該怎麼唸?
玄奘大師為何不將「般若」直接翻譯成「智慧」就好?
「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心經》起源於何時?
《心經》是經還是咒?
為何人人都愛讀《心經》?

◎逐字解經:詳解53句經文

◎追根究柢!進階15問
《心經》的文字是擷取自《大般若經》的哪些部分?
《心經》咒語的原始出處在哪裡?
西方學者孔茲將般若思想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要到達佛陀境界可透過哪三種般若?
小乘聖者與大乘菩薩獲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
《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

觀世音菩薩以廣大慈悲為基礎,
隨類化現、普門示現

世人只要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便能擁有滅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

〈普門品〉內容涵蓋了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救苦救難的無量方便,從無盡意菩薩的提問引出法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應化、多寶佛的真實證明、護法的執金剛力量,到最後持地菩薩的出現,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佛法救度圖景。

◎深入認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大乘重要經典《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簡稱〈普門品〉。《妙法蓮華經》被視為釋迦牟尼佛晚年的教法,明確表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普門品〉是其中的第二十五品,內容主要敘述三件事,第一,佛陀解釋觀世音菩薩名稱的緣由。第二,佛陀宣說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能擁有滅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第三,佛陀詳述觀世音菩薩如何以三十三種形相,為眾生方便說法。

〈普門品〉原始稱謂的三個核心概念是:觀看、變化顯現、教導,從無盡意菩薩的提問引出法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應化、多寶佛的真實證明、護法的執金剛力量,到最後持地菩薩的出現,每一位人物都不只是經文中的角色,更是佛教教義中重要精神的具體象徵,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祂們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佛法救度圖景,展現出慈悲與智慧、證理與實踐、感應與守護的深層融合。

另外,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身,強調因機設教,即針對眾生的根性、福德與需求,示現不同形相。首先是聖者的智慧,祂們已經達到超脫世間的根本解脫智慧。天部的修行,以福德與禪定為基礎。接著是人類與鬼神智慧,在俗世與六道中,透過因果教化推動善行與心靈覺醒。這些應身展現了佛教修行從入世到出世的完整路徑,鼓勵眾生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脫之道。

◎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意涵
深入觀察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發現其中蘊含了六大關鍵能量元素:觀察、世界、聲音、顯現、光明、自在。這些關鍵詞不僅體現了菩薩的慈悲功能,也反映出佛法中對宇宙智慧的具象理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課誦本的組成
現今寺院流通的課誦本,是由兩個經文譯本合編而成。

前半部為鳩摩羅什所譯的長行版,後半部則是隋代兩位印度僧侶——闍那崛多與達摩笈多所譯的偈頌版,兩者互為補足,成就了兼具文義深廣與音韻美感的獨特風貌。

.長行版的結構流程圖
無盡意菩薩提問與佛陀的回應
七難三毒二求受持名號的比較
三十三化身又名施無畏者虔誠供養

.偈頌版的結構流程圖
無盡意菩薩提問與佛陀的回應
十三難神通力與智方便五觀
氣象四喻五音慈眼與福聚
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作者簡介

張宏實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研究者。

擅長運用電腦工具以及各種圖解、圖表解析法,探討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曾多次參與國際性藏傳佛教藝術展覽的作品翻譯與解說工作,包括:「慈悲與智慧:藏傳佛教藝術大展」、「清宮祕藏:承德避暑山莊藏傳佛教文物展」、「祕境寶藏:達賴喇嘛珍藏文物展」、「美的沉思:中國佛雕藝術」等。

‧個人著作
圖解十小咒:下載諸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內附十小咒念誦本)(2024)
圖解藥師經:以慈悲的十二大願,助眾生消災延壽、隨心滿願(2024)
楞嚴咒詳解:佛門早課第一咒,摧毀內心魔障,清除覺悟障礙的咒中之王(2023)
誦經與量子力學:從藥師經儀軌了解意識能量轉化的奧祕(2022)
圖解無上瑜伽:金剛乘脫離輪迴的最高修行密法【暢銷經典版】(2021)
圖解百字明:藏傳佛教第一咒,讓一百尊佛菩薩幫你清除負面能量【暢銷經典版】(2021)
圖解金剛經【暢銷經典版】(2020)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2019)
圖解西藏生死書(2005)
探索西藏唐卡:揭開藏傳佛教即身成佛的祕密(2004)
藏珠之樂2:古代神秘的眼珠與護身符(2000)
藏珠之樂1(1999)
探索唐卡.佛部與菩薩部(1998)
璀璨琉璃.戰國古珠(1997)
古域瑰寶.聖眼傳奇(1996)
西藏神域.辟邪瑰寶(1995)
滄海遺玉.細說琥珀(1994)

目錄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出版緣起】
【暢銷經典版序】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作者序】讀懂《心經》的四個關鍵
十個《心經》版本的特色比較

Part 1 先睹為快!基礎19問
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該怎麼唸?
‧透過般若智慧到達解脫彼岸
2 玄奘大師為何不將「般若」直接翻譯成「智慧」就好?
‧般若=妙智慧
3 「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六波羅蜜多
4 《心經》起源於何時?
‧260字經文的來源初探
5 《心經》=《大般若經》?
‧萃取《大般若經》的精華
6 什麼是《大般若經》?
‧般若十六會
7 《心經》第一個漢譯本是由誰翻譯的?
‧四大譯經家
‧鳩摩羅什:西域最偉大的譯經家
8 流傳最廣的漢譯本是誰翻譯的?
‧為了《瑜伽師地論》而遠行印度
‧玄奘大師的西行足跡
9 《心經》到底有多少種譯本?
‧存留下來的七個漢譯本
10 「廣本」心經與「略本」有何不同?
‧廣本與略本的結構比較
‧《心經》廣本的完整結構
11 佛陀到底在不在《心經》的說法現場?
‧《心經》裡的三個主角
‧《心經》盛會的六幕場景
12 哪些人物參與了《心經》說法盛會?
‧《心經》人物表
13 佛陀和觀自在菩薩在哪裡開示《心經》?
‧印度靈鷲山
14 在佛教史上,王舍城為何那麼重要?
‧歷史古城王舍城
15 《心經》的核心思想是「空」?
‧空的三種層次
16 《心經》是為誰所說的?
‧三乘
17 《心經》是經還是咒?
‧《心經》的顯與密
18 密教的「般若佛母」與《心經》有什麼闢係?
‧般若佛母
19 為何人人都愛讀《心經》?

Part 2 逐字解經:詳解53 句經文
《心經》經文結構分析圖
1 觀自在菩薩(1)
‧「菩薩」和「菩提薩埵」
‧到底是「聖觀自在」?還是「聖觀世音」?
‧比較玄奘和鳩摩羅什的翻譯
2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2)
‧般若有深淺之分?
3 照見五蘊皆空(3)
‧五蘊
4 度一切苦厄(4)
‧八苦
‧八難
5 舍利子(5)
‧最有智慧的佛陀弟子
6 色不異空(6) 空不異色(7)
‧空與色的定義
‧空與色的五種特性
7 色即是空(6) 空即是色(7)
‧空與色的比喻
8 受想行識(10) 亦復如是(11)
‧五蘊的代數法則
9 舍利子(12) 是諸法空相(13)不生不滅(14) 不垢不淨(15) 不增不滅(16)
‧諸法皆空
‧六不的比喻
10 是故空中無色(17) 無受想行識(18)
‧小乘與菩薩乘追求的空性有何不同?
‧從人類觀到宇宙觀的空性概念
11 無眼耳鼻舌身意(19) 無色聲香味觸法(20)
‧十二處:人類認識活動的基礎(一)
‧六根與六塵: 主體與客體的對應
‧五蘊與十二處的關係
12 無眼界(21) 乃至無意識界(22)
‧十八界:人類認識活動的基礎(二)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關係
13 無無明(23) 亦無無明盡(24) 乃至無老死(25) 亦無老死盡(26)
‧十二因緣
‧如何終止十二因緣,出生死輪迴?
‧生命輪迴的大漩渦
‧生命的接力賽
14 無苦集滅道(27)
‧初轉法輪
‧四諦之間的因果關係
‧四諦中的「道」:滅苦的方法
‧從「四諦」到「四諦空」
‧「四諦空」和「無十二因緣」的修行比較
15 無智亦無得(28)
‧真正的「智」與「得」
‧比較凡常人、小乘聖者、大乘聖者的智慧
‧三獸渡河
16 以無所得故(29) 菩提薩埵(30)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31)心無罣礙(32)
‧菩薩要怎樣做才能「無所得」?
‧空性智慧的總複習
17 無罣礙故(33) 無有恐怖(34)
‧初學菩薩有五種恐懼
18 遠離顛倒夢想(35)
‧什麼是顛倒夢想?
‧八顛倒
19 究竟涅槃(36)
‧涅槃與究竟涅槃的不同
‧法相宗的四種涅槃
‧中觀派的涅槃城
20 三世諸佛(37)
‧諸佛的說法
21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38)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39)
‧解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薩埵與三世諸佛的境界有何不同?
‧阿羅漢、菩薩和佛的「覺」的境界有何不同?
‧《心經》正宗分總複習
22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40) 是大神咒(41)
‧咒語、真言、陀羅尼有何不同?
23 是大明咒(42) 是無上咒(43) 是無等等咒(44)
‧解讀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24 能除一切苦(45) 真實不虛(46)
‧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
25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47) 即說咒日(48)
‧分析咒語結構
26 揭諦(49) 揭諦(50)
‧去啊!去啊!
27 波羅揭諦(51)
‧前往究竟彼岸!
28 波羅僧揭諦(52)
‧一起前往究竟彼岸!
29 菩提薩婆訶(53)
‧成就了圓滿智慧!

Part 3 追根究柢!進階15問
1 《心經》的文字是擷取自《大般若經》的哪些部分?
‧《心經》文字的原始出處
2 《心經》流通分的結構有何特殊之處?
‧《心經》流通分的出處
3 《心經》咒語的原始出處在哪裡?
‧唐代大慈恩寺
‧《心經》咒語是般若菩薩的咒語
4 《大般若經》的四處十六會分別在哪裡舉行?
‧四處:《大般若經》的說法地點
‧四處十六會的分析總表
5 西方學者孔茲將般若思想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般若經的四個發展階段
6 要到達佛陀境界,可透過哪三種般若?
‧三種般若
7 小乘聖者與大乘菩薩獲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我執、我空、法執、法空
8 不同根器如何運用「三科」來修行?
‧三科與三門
9 《心經》裡的「是」字並非「是」的意思?
‧「是」這個字的用法
10 觀自在菩薩處於修觀狀態,可以說法嗎?
‧東初老人的三種論點
11 達賴喇嘛怎麼看《心經》咒語?
‧藏文版的《心經》咒語只有三種層級
‧一個修行者的成佛旅程
12 日本的空海大師怎麼看《心經》?
‧空海的〈般若心經秘鍵〉
‧保坂玉泉的《心經》分析圖
13 東初老人為什麼認為《心經》是密教經典?
‧東初老人的《心經》研究
‧般若思想說法者的演變
‧《心經》密教化的證據
‧東初老人比對分析《心經》經文的出處
14 第一部《心經》英文譯本出現在何時?由何人所譯?
‧穆勒對《心經》的貢獻
‧穆勒譯本和玄奘譯本的比較
15 德國學者孔茲的《心經》英譯本為何那麼盛行?
‧孔茲英文譯經的獨到之處
‧孔茲譯本和玄奘譯本的比較
附錄
1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3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6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7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8 The Heart Sutra 穆勒譯
9 The Heart Sutra 孔茲譯
10 The Heart Sutra /Geshe Thupten Jinpa譯
11 七個漢譯本《心經》的比較
------------------------------------------------------------------------------------------------------------------------------------
《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

作者序
導讀

Part 0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概要
01〈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導論:經文架構、名稱梵義與譯者沿革
02 觀世音菩薩的誕生與多元形象:歷史、經典與民間信仰的融合
03 觀世音菩薩三個活動空間:宇宙、地球、中國民間的區域信仰
04 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演變:呈現觀察、世界、聲音、顯現、光明、自在等六元素
05〈普門品〉三種名稱的多重意涵與象徵:從漢譯、梵語到英譯的深入解析
06〈普門品〉為何流通如此廣泛、歷久不衰?從信仰形象到文化傳承的多重探源
07《妙法蓮華經》的核心要義:真實教法、白蓮花、智慧線繩
08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身與佛身示現:從慈悲化現到智慧圓融的探討
09 觀世音菩薩對治七難:智慧的象徵與內心的轉化
10「念彼觀音力」的十三難救護:從七難到六加誦的護佑拓展
11〈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登場人物解析:六位角色構築佛法的慈悲救度圖景
12《法華經》為何是「經中之王」?五大理由完整解析
13 明代永樂皇帝的〈御製觀世音普門品經序〉

Part 02 觀世音法門:前行儀軌、經咒、後續儀軌
觀世音法門流程總覽

第1章 前行儀軌
01 爐香讚:願望的盛載器,宛若天空飛行器
02 淨口業真言:呼喚宇宙智慧的太陽光能
03 淨意業真言:融合慈悲與堅定的金剛力量
04 淨身業真言:超越文字語言的宇宙聲韻
05 安土地真言:創造一個純淨的神聖空間
06 普供養真言:下載永不窮竭的宇宙能量
07 楊枝淨水讚:讚頌觀世音慈悲與空性的能量
08 法華偈:讚歎《法華經》與反轉業力的功德
09 普門品輔助三心咒:啟動觀世音菩薩的核心三咒句
10 開經偈:珍惜與感激的讀經心願

第2章 正式進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01 核心要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02 稱名得解脫: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救苦功德
03 火難與水難:對治瞋毒與貪毒的慈悲智慧
04 黑風難:從羅剎鬼國談癡毒、七寶與信念的解脫之道
05 刀杖難與惡鬼難:觀世音名號超越外在暴力與內在恐懼的護持力
06 枷鎖難:觀世音聖號解開束縛之力
07 怨賊難:觀世音菩薩施無畏,安頓失序的心識
08 熄滅貪、瞋、癡:調伏欲望、憤怒與無明
09 觀世音菩薩大威神力:得福德智慧之男、有相端正之女
10 福不唐捐的大威神力:持名禮拜的真實功德
11 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號vs. 觀世音菩薩名號
12 觀世音菩薩的自在之力:靈活變化、無限變通的能力
13 觀世音菩薩神聖三身的示現:應機而化的智慧
14 天部身之一:梵王與帝釋,天界的護法雙主神
15 天部身之二:自在天與大自在天,欲界和色界的護法神
16 天部身之三:天大將軍、毘沙門,佛教護法神的勇猛與福德
17 人身之一:小王、長者、居士,度化眾生的教義分析與社會意涵
18 人身之二:宰官、婆羅門,度化眾生的象徵意涵與社會背景
19 四眾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20 四女身與二童身:度化眾生的平等與慈悲思想
21 八部身:佛教護法神祇的多元象徵與宇宙和諧
22 最後變身:手持閃電的執金剛神(精彩單元!)
23 怖畏急難的救度:解讀「施無畏者」與娑婆世界的關聯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12週年暨平裝版紀念序】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2006年寫了《圖解心經》,至今已經超過30刷了。應出版社邀約寫新序,主要是推出新的平裝版本取代原本的精裝版,目的是讓書本能更親民更加普及。在《圖解心經》發行後的十幾年,陸陸續續進行好幾場演講。演講過程中總是會遇見聽眾突然眼睛一亮或是猛點頭的時候,通常那是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瞬間領悟。當然也會看到聽眾露出迷惘的表情,這時候就必須仔細地重複說明,當場解決聽眾心中的疑問。

而我最喜愛看到的是閃亮的眼睛與一抹微笑的神情,因為知道聽眾此刻已經達到心領神會的境態。再加上幾年來出版社轉來讀者的信件,提出書中值得深入討論的要點。於是,這個新序就以過往演講與讀者來函的互動,精簡整理出五個關鍵心要,讓讀者能更快進入《心經》美好的智慧空間。

◎第一個分享,首先必須弄懂心經的「是」
玄奘大師《心經》的版本「是」一字總共出現九次。「是」字在先秦的用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正式文章的「此」(類似英語中的this),或是口語的「是」(類似英語is)的意思。簡單的說,「是」在正式文章與生活口語的用法是不一樣的。

由於《心經》是正式文言文章,經中的「是」應該翻譯為「此」(this)。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確意思是「色即此空,空即此色」。還有「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應翻譯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此大神咒,此大明咒,此無上咒,此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接著讓我們一起跳下智慧之海吧!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心經》是充滿宇宙智慧的佛教經典,可以引領人們進入美好的心靈層面。其實,它是一本游泳的指導手冊,指導如何渡至彼岸。雖然只有短短260個字,卻能夠完整告訴人們如何由此岸游到彼岸,也就是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什麼是有的世界呢?簡單來說,有的世界是由人類的「感官意識」(眼耳鼻舌身)與「邏輯意識」(意)所創造出來的。眼耳鼻舌身加上意就是人類的六根,透由它們的運作創造物質存在「有的世界」。在佛教的概念之下,這一切「有的世界」都是虛幻的,非永恆實存。也就是金剛經裡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那空的世界又是什麼呢?空的世界就是超越「感官意識」與「邏輯意識」的心智境態所體悟的奇妙世界。這是什麼樣的心智狀態呢?它是一種神聖的意識狀態,在玄奘的《心經》譯本稱為「智」。「智」的梵語是jnanam,德國語言天才家孔茲(Edward Conze, 1904∼1979)精準譯成cognition。中文將cognition 翻譯成「認識、認知」,但中文意思不夠精確。在牛津辭典裡,cognition 的解釋是除了人類原始的感官意識(perception)、經過教育學習的邏輯思考(reasoning),再擴展到無法透由言語表達的「直覺意識」(intuition)的認識、認知。請注意,啟動直覺意識是《心經》中的一個大突破、大躍進。

◎啟動直覺意識,照見五蘊皆空
《心經》一開始提及觀自在菩薩進入「照見五蘊皆空」的禪定狀態。照見五蘊皆空的「照見」並不是大腦神經的功能作用。它既不是用感官意識的肉眼觀看,也不同於以邏輯意識進行「分別觀想」,而是集中心力不透由任何媒介的「直接觀照」,接近上述具備直覺意識的認識、認知(cognition)。這種觀被稱為「直觀」,與觀自在菩薩的「觀」意思是相近的。弄清楚感官意識(眼、耳、鼻、舌、身)、邏輯意識(意)與直覺意識(智),是安穩進入心經學習的第二步。

◎正確領略「無」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心經》全經最多的字就是無,共有21 個。像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的無。這裡的無不是單純的沒有,更重要的含有「超越」的意思。當超越之後就沒有了,沒有的境態是種更優美的空性智慧領略,是「無」的境界。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超越感官意識與邏輯意識。這是心靈智慧走在觀見真理的道路上,在一種直接且沒有任何媒介之下去領悟空性。而「直接且沒有任何媒介」(the direct and unmediated realizationof emptiness)的意思是說不透由文字、語言、邏輯判斷,也不透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是觸覺來觀照空性世界,而是完全沒有媒介的方式來認識空性。

◎更多的超越!「無智亦無得」!
讓我們以哲學角度再次說明直觀,因為太關鍵了,所以要連續強調三次。這種近似哲學中的直觀,是指既不靠邏輯推理或實體觀察,也不靠理性或經驗而可獲得知識的能力。人類認為它是原始的、獨立的知識來源,不同於一些經過學校學習的世間真理與基本道德原則的知識。直觀無關人類的智慧商數,也無關於社會的道德規範。當然也無關於文字語言,包含經文的範疇,也就是《心經》裡面說的無色、聲、香、味、觸、法的「法」。

無就是要超越!在超越眼耳鼻舌身意之後,還有更多的無,也意味著更多的超越。當來到「無智亦無得」已經是接近心經的尾端,那是超越「智」與「得」的心靈極致。所以《心經》的最終指導是告訴人們,超越感官意識與邏輯意識之後(無眼耳鼻舌身意),還要人們超越直覺意識(無智亦無得)。然後是「以無所得故」與「依般若波羅蜜多」,才能達到菩薩的圓滿完美的寂靜(究竟涅槃),與佛陀無法超越的、完全的、徹底的覺知境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譯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是無法在其上,也就是佛陀的覺知狀態無法再超越了,是心經智慧的終點站。

無所得是全經最後的智慧分水嶺,跨過去就是菩提薩埵與佛陀的修行境態。認識《心經》的「是」,明白「無」的概念,再加上清晰理解「感官意識」、「邏輯意識」、「直覺意識」這五件事,你就可以安穩地進入《心經》中空的世界。祝福你在閱讀《心經》時也可以露出閃亮的眼睛與一抹微笑的神情。然後進入禪定實修,自在地啟動你的智(jnanam)。

張宏實(寫於2019 年)
------------------------------------------------------------------------------------------------------------------------------------
《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

【作者序】

照見慈悲之光,普應眾生所求
在過去幾年,筆者與出版社編輯群多次討論,期盼能將佛教中廣為流傳、最貼近大眾信仰與生活的四部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佛說阿彌陀經》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一轉化為圖解書籍,讓現代人能以更直觀的方式親近佛法,理解經文背後的智慧與慈悲,並將之運用於自身的生命之中。可以說,此四部經典足以代表佛教重要的思想,所以被合訂成集、方便念誦,稱為「四合經」。至今,筆者已完成《圖解金剛經》與《圖解藥師經》,現在來到這第三部,也是諸多佛教徒每日念誦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是一部充滿慈悲的經典,經文莊嚴地呈現觀世音菩薩的神聖力量。

筆者在撰寫每一部圖解佛經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核心原則:「讓信仰回歸理解,讓經文連結生活」。因此,每一本圖解書都不只是圖說、白話,而是從經典的原始梵語出發,探尋原意,並參考英譯、漢譯、日譯與部分藏譯;同時,深入探討這部經典在歷史上的演進、歷代聖者與智者如何注解詮釋,乃至各宗派如何傳承與應用。

在這本《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一如既往地整理梵語原典中的詞義與概念,就如「Avalokiteśvara(觀世音)」原始意譯「觀察世間聲音」,延伸到精準梵字「自在主宰者」的層次理解。不同譯名的比較,包含了竺法護、鳩摩羅什、玄奘大師不同時代的詮釋,得以更深入理解觀世音菩薩的能量形式。此外,也包含自古以來的重要註疏與高僧闡釋,以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亦有這部經如何在中國、日本傳播,並影響民間信仰與藝術文化的歷史背景。

四合經乃修行的四部法寶經典
如此的編寫方式,讓〈普門品〉不僅是一部「慈悲救苦」的經,更是一部值得深讀、能與歷史文化脈絡對話的經。如果說佛法是一盞明燈,那麼《金剛經》、《藥師經》、《佛說阿彌陀經》與〈普門品〉這四部經典,便是照亮人生不同階段的油燈。它們不僅是宗教經文,更是實實在在能幫助人從迷惑中醒悟、從困境中走出的智慧經典。以下精要說明「四合經」的重要性。

1 《金剛經》—破執之光,智慧之始:我在2009年完成《圖解金剛經》,這是一部哲理深奧、極具轉化思維力量的經典。金剛,象徵堅不可摧的智慧之刃。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核心,教人如何在萬象中安住本心,破除對名相的執著。這部經典的梵文名稱是《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常被譽為般若經典的代表,被視為「空性思想」的精萃。

2 《藥師經》—願力之光,健康之助:2024年,筆者完成了《圖解藥師經》。這是一部從願力中開展悲心、從悲心中導入實踐的經典。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涵蓋身心療癒與現世來生,無不攝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梵語原名為Bhaiṣajyaguru Vaidūryaprabha,認識名號的原始意義,即可知祂不僅是醫療之佛,更象徵一種清淨智慧之光,導引眾生走出病苦與顛倒迷惑。密教與淨土宗皆重視此經,顯見其跨宗派的重要地位。

3 〈普門品〉—慈悲之光,遍應眾苦:如今,我懷著崇敬與感恩之心,將這本《圖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普門品〉為《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在梵本《Saddharma PuṇḍarīkaSūtra》即是極重要的一章,其內容涵蓋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救苦救難的無量方便。這不僅是大乘佛教「菩薩行」的經典範例,更是讓佛教信眾不只是「念觀音」,更能「行觀音之願」。

4 《佛說阿彌陀經》—歸宿之光,信願之歸:未來,我期盼能完成《圖解佛說阿彌陀經》,為這四部經典的圖解系列劃下圓滿句點。此經對應的梵文本,短小精粹,深受漢地淨土宗推崇,主張「一心不亂,專稱佛名」,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即能往生極樂世界。《佛說阿彌陀經》的梵文名稱為Sukhāvatīvyūha Sūtra,意指「極樂莊嚴經」,展現了一種超越現實苦厄的清淨皈依境界。歷代祖師依此經而開展出「淨土法門」,使之成為漢傳佛教中最具實踐力的重要修行途徑之一。

讀至此處,讀者不難發現,本文序言中所提及的四部經典,筆者特別註記其梵語。因為它們的名稱皆蘊含深刻意涵,我想強調的是,若能理解這些直接而原始的語言層次,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體會經典所要傳達的智慧與精神。

佛經圖解,現代修行的一種方式
佛法的目的,不在於空談高深,而在於契入現實,導引眾生走出無明、獲得安穩。而我選擇用「圖解」的方式,不是為了簡化,而是為了讓現代人「看得懂、用得上」。

本書的結構中,筆者保留了四個重要方向: 1 深入原典直譯與現代梵義的對照,讓讀者知道每句經文的詞源與語義。2 圖文對應的場景重現,透由美編幫助想像觀音應化、眾生呼救的場景。3 歷史版本與祖師注解彙整,讓讀者看見這部經如何在各時代生根發芽。4 生活應用與念誦指引,提供實際修持方法、適合念誦時機與功德迴向方式。

希望本書不只成為理解經文的工具,更是一座橋梁,引導我們由「信」入「解」,由「解」啟「行」,由「行」證「慈悲」。

許多佛教徒始終相信若此生能熟讀這四本經書,已經非常足夠了。它們涵蓋了佛法的四個核心面向:《金剛經》的空性智慧;《藥師經》的神聖願力;〈普門品〉的慈悲與智慧力;《佛說阿彌陀經》於生命的終結歸依。這四部經,不但能啟發我們的思想、轉化我們的生命,還能陪伴導讀我們走過煩惱與病苦,乃至人生最後的告別時刻。

最後,我們的焦點回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祂的名號中的「觀」字,是觀照,也是觀聽;是觀他人的苦,也是觀自己的心。祂的千手千眼,實是眾生自性的投射與呼應。觀世音菩薩的存在,能令修行者在苦難時想起觀世音菩薩;在念誦時,理解觀音法門;在行動中,實踐觀音慈悲;在生命中,成就觀音願行。學習過程中,不只是信佛、誦經,而是融入生命中的自在無礙。

心經隨喜
隱僧
超譯佛經:佛
陀教你鍛鍊心
轉身遇見佛:
弘一大師修心
佛陀教你練習
遺忘,記憶幸
能斷:金剛經
給你強大
放不下的事,
這樣做,都能
佛陀之心:一
行禪師的佛法
有求:21度母
給你愛與溫暖
出家
快樂呼吸十六
法:進入禪悅
圖解心經【暢
銷經典版】
大圓滿前行:
普賢上師言教
橘子禪:呼吸
,微笑,步步
一分禪:與煩
惱共存,讓人
圖解金剛經【
暢銷經典版】
八大菩薩傳:
寶珠鬘【索達
殘酷才是青春
:索達吉堪布
印度神話:超
越想像的三千
空谷幽蘭:尋
找中國現代隱
【索達吉堪布
加持套書】(
【索達吉堪布
人生套書】(
神話的力量【
全新修訂中譯
宗教的40堂公
開課:無論你
佛陀:一個覺
醒的人
誦經與量子力
學:從藥師經
【一行禪師紀
念套書】(二
【張宏實誦經
持咒與量子力
漫畫國學常識
關鍵字:為思
超譯佛經〔新
裝版〕:佛陀
【平安健康寫
經套書】(二
楞嚴咒詳解:
佛門早課第一
寫‧觀世音菩
薩普門品【2
寫‧藥師經【
A4好寫大開
寫‧金剛經【
A4好寫大字
咒語(二版)
:下載宇宙能
【張宏實宇宙
能量轉化的奧
西藏睡夢瑜伽
(二版)
一分禪(二版
):與煩惱共
【四大文明神
話套書】(四
佛陀之心【增
修新版】(三
寫‧阿彌陀經
【25k標準
寫‧觀世音菩
薩普門品【A
上師也喝酒?
(二版)
寫心經‧隨身
版:一句一句
寫心經‧隨身
版【首刷限量
【寫心經隨身
版套書】(三
寫.阿彌陀經
【A4好寫大
圖解藥師經:
以慈悲的十二
心經隨喜
寫.心經【1
08遍大字好
禪悅:觀呼吸
、修正念,獲
你在忙什麼?
:與大師對話
無罣礙:《心
經》讓你放下
【寫經得佛系
療癒:願望滿
【寫經得佛系
療癒:願望滿
圖解十小咒:
下載諸佛菩薩
有求:21度母
給你愛與溫暖
宗教的40堂公
開課:無論你
橘子禪:呼吸
,微笑,步步
【空性的智慧
:索達吉堪布
大圓滿之歌:
總集歷代重要
達賴喇嘛說佛
教:探索南傳
漫畫國學常識
關鍵字:為思
金剛經白話講
座:放下的人
從懷疑中覺醒
:從《中觀根
八大菩薩傳─
─寶珠鬘
圖解觀世音菩
薩普門品:慈
【在變化不定
的人生中修行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